颢五行属金吗?
“颢”字五行属“阳土”,不是属金。 五行说是中国古代的一个概念体系,它把世界的一切事物都划分在五行之中。 五行的属性是这样的: 水、火、木、金、土----五行的属性 水火者,阴阳之体; 金木者,阴阳之用; 土者,阴阳之位。 阴土和阳土,也就是太阴湿土和太阳燥土。它们之间的关系是: “土居中央,四维皆有侧阴”(《素问·五常政大论》),即左阴右阳,前阴后阳。所以,阴阳二土,有上下左右的区分,称为“四方之土”。 “上土”即位于中宫的戊土,它是阴阳土中的尊卑之位,又称“土皇”或“中宫土”。 因为地球围绕着太阳公转,因此每个季节的中立值,地球都在一条垂直于太阳光线的斜面上,这个斜面与太阳光的夹角叫做“太阳斜率”。当太阳从春分点向北移动,斜率逐渐变得陡峭,到夏至到达最大值,立秋开始慢慢减小,到了冬至达到最小值。此后,太阳斜率又开始增大,到春分再次成为最陡峭的数值。这样每一年都有春秋冬夏的变化,每次变化都有“土”的属性发生转变,从而形成一年里五个“土”的特性依次递增的过程。
这个过程可以用下图表示。 每年冬至到春分,是冬土转到春土的过程,也是阴盛阳微的开始至阳气生发的过程。每个季节的“土”都有一个对应的方位。 立春之时,阳气初发,土的位置由西转南,属“阴土”,但其中带有“阳土”的性质; 清明节,土的位置处于正中,其性全阳; 谷雨之后,土的位置开始由南向北移,此时全阴; 立夏之后,土的位置东移,先属“阳土”,到小满节气,转向为“阴土”; 芒种之后,土的位置又回到正南,这时全为“阳土”; 夏至以后,土的位置开始向西移动,而且性质逐渐转为“阴土”; …… 周而复始,一年到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