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中宇代表什么?

戈译世戈译世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宇”字的基本含义是,所有的房屋都称为宇。《说文解字》中指出:“宇,屋边也;从宀(mián),表示屋檐之义。古人造字是很讲究的,这个字由宀和广两个字构成,表示在屋檐下可以扩大空间,即房屋之意。引申为天空、空间。 古文中“宇”字的用法要复杂一些:

1.指房屋,如“宇文”,原指有屋檐的房子,后来泛指房屋。《孔雀东南飞》:“新妇适人家,折梅寄郎君。堂上书未卷,庭前花竞妍。”其中的“宇文”就是房屋的名称。

2.特指苍穹,也就是天。《庄子·秋水》:“天下之水,莫大于海,万川归海,不知其几千里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这里的“苍天”“青天”都可以换成“宇”来表述。

3.比喻空间与时间。《离骚》:“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这里把“岁月”比作为花草的凋谢。时间则有“白驹过隙”来形容。这些词语现在仍然在使用。 我想重点说说第五个意思:形容时间的流逝。

关于“时、日、岁、月、朝、代、年”这些表达时间的词语,百度百科中有详细的解释,在此不再多说。这些词都有一个共同点:都是人类中心主义的观念下的产物,强调人的主观性。然而“宇”字却大不一样,它是对客观存在的描述,带有自然的性质。

在古人的观念里,宇宙时空是浑然一体的。《列子·汤问》:“物生于山,长于林;日初出,始融;日中,阳气充;日西移,阳气衰;日入,阳气没。故曰‘道之大原出于天’。”所以这种对空间的描述也就带有了时间的意味。

逄言语逄言语优质答主

木、火、土、金、水,古代哲学家们认为这五种元素是构成世界的五种物质形态。但是它并不是特指某一种具体的物质,而是五种物质的性能和形象。古人根据万物的性质和作用,并不是随便拉来五样东西就硬凑成“五行”的,木的特性是能生发,枝叶能往横向发展,根能往纵地里发展,是条条道道的,因此木叫条达,具有生机与条达之性。火的特性是热和明亮,具有向上之性。土,能生养万物,因此具有受载、承载的特性。金的特性是坚实和肃杀,具有下沉之性。水的特性是寒冷而沉静,具有润下之性。我们不难发现,这五行的特性能与人体内的五脏一一对应,比如肝喜条达,心主血脉和神志,这就像火一样能明视,有炎上之性;肾属于水,主寒气,为阴水之脏,有润下之性。而脾属于土,具有运化水谷等“生化”之功,正如土地能“化生”万物一样。肺主肃降,有清肃之气,也有着与金属相似的特性。

除了五脏能与“五行”的性能对应,我们的身体还有许多部位都可以用木、金、火、土、水来归纳。按照中医理论,人体任何一个部位都属于“心、肝、脾、肺、肾”所主或所属,同样按照“心配火、肝配木、脾配土、肺配金、肾配水”的规律,只要确定了人体各器官、组织和部位属哪一脏,也就可以确定它归属哪一行。比如心属火、肝属木,因为木生火,所以肝能够辅助和促进心的功能;肺属金、肾属水,因为水生木,所以肾能够辅助和促进肝的功能。反之,火能克金和水能克火,所以心能抑制肺的功能,肾能抑制心的功能;而金能克木和木能克土,因此肺能抑制肝的功能,肝又能抑制脾的功能。由此我们可以推导出这样一条五脏的生理、病理方面相互影响的规律:肾→肝→脾→心→肺→肾,即在五行中相生和相克的。这种五行的相生和相克可以用来说明五脏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

不仅身体的每个部位被分属五行,外界环境也有五气变化:风、暑、湿、燥、寒,合称“五邪”。它们也可以凭借五脏所处的内外环境的差异性特征,侵犯人体,进而破坏五脏生理平衡。如风善动,与肝性相合,风邪损伤人体,主要病变在肝,在病理方面,风邪易伤肝和肝病外应于风相表里,所以有“风为肝之贼,肝为风之舍”的说法。湿邪损伤人体主要病变在脾,燥邪损伤人体主要病变在肺。只有“火”和“热”性质类似,有暑热之邪和热邪的提法。寒邪损伤人体主要病变在肾和心。这些邪气致病,与特定脏腑的特性相合,侵害该脏,因此称他们为“太过之气”。另外,还有一种“不及之气”,与太过之气相反,对相应的脏腑产生损伤。如当人体肝经有湿,肾经有热,脾经有寒,肺经有燥,心血不足时,人体就会产生种种不适症状,甚至导致病变。因此,中医养生要求我们在太过之气或不及之气最易损伤某脏时,需调补其脏。按照五季、五脏、五行的对应关系,我们在春季应注意护肝,在夏季注重养心,在长夏注重健脾,在秋季注重润肺,在冬季注重补肾。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