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迁都北京的原因?
永乐十九年腊月,朱棣带着大量财宝和俘虏的蒙古妃子正式迁都,把明王朝的首都从南京迁到了北京。 这次迁徙不仅改变了明朝的政治中心,也改变了华北的地缘政治格局,对北方的少数民族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在迁都前,北京只是作为陪都出现过两次。第一次是金亡于蒙古铁骑之时,为了应付蒙古军队的攻击,金哀宗仓皇出逃,先至开封,后赴燕京,也就是今天的北京;第二次就是朱棣夺取皇位后,为庆祝自己的“靖难之役”胜利,于洪武三年(1370)将北平府改为顺天府,随后又在北京周边设立九门(后来变为十二门),并修筑城墙。
不过,虽然北京被设立了都城的位置,但毕竟不是全国行政中心的所在,因此它的发展并未得到太高的重视。朱元璋在世的时候曾先后五次北征蒙古,追击蒙古残部,保卫了北方的安全与稳定。而朱棣即位后也对蒙古用兵,攻打阿鲁台、击溃瓦剌,确保北方的稳定与发展。
但到了永乐十九年,情况发生了微妙的变化。这时蒙古内部发生了分裂,鞑靼可汗本雅失里与瓦剌可汗马哈木相互不服,争斗不休,导致北部蒙古无力南下入侵,使得中原的边境趋于安宁。 此时正逢北京宫殿建成,朱棣准备定都京师,于是决定南巡江南,收集东南的财富以备建造都城之用。与此同时,他还命人采买江南民间美女,充实后宫,以便早日完成传宗接代的大事。
不过,让朱棣感到头疼的是,当时从北京到南京有一条唯一的水道可供舟楫通行,但这条水道却常遭淤塞,无法畅通无阻地运送财物与军队。为此,他命人开凿清江浦,将淮河引入运河,以方便南北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