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夏天多久?
1842年6月5日,道光皇帝在圆明园避暑,大雨滂沱 ,气温30℃;27天后,道光帝在西苑(中南海)与大臣们一起观赏荷花,气温降至16℃。这一天是农历五月十六,夏至刚刚过去不久。 道光年间,北京夏季降雨日数约二十天,最多的是乾隆四十年(1775)和咸丰八年(1858)的六十一天,最少的是光绪元年(1875)只有十二天。平均而言,夏至到立秋这段时间里有四十多天有雨,占整个夏季的三分之一还要多。
到了同治、光绪年间,夏天下雨的天数越来越少。光绪九年(1883),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奏报:“今年入夏以来,雨水稀少……六月初五至十七,连晴十九日未得下雨。”可见这一时期的北京已经很少能有连续下雨天的出现了。
进入民国后,雨水变得更为稀少了。1936年至1942年是北京历史上最为干旱的时期。1936年的最高气温达到了40.6℃,打破了1904年创造的纪录。这年夏天,北京地区累计降雨量仅有15毫米,不到以往平均值的七分之一。从6月份起,各衙门都派人去城外运水,储藏在缸里,用以浇花、洗车,甚至喂马。当时北京人洗澡十分频繁,据说每周一次,所以每次洗掉身上覆盖着的一层细泥,澡堂生意非常兴隆。但这次干旱持续了很长的时间,一直来到第二年春天才有所缓解。 根据统计资料来看,近几十年来北京出现持续性高温少雨天数在逐渐增加。1951年到2011年以来,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高温热浪出现在2012年6月中旬到7月上旬,持续整整一个月。
根据记录,6月下旬和7月上旬这两次高温热浪的平均气温都超过了三十摄氏度,其中7月7日的最高气温达到了惊人的40.5℃,打破了近百年来的最高温纪录。而往年北京地区的最高气温一般出现在七八月份,偶尔也会出现极端的高温天气,但是连续高温出现的可能性并不太大。 2012年之后,北京的夏天似乎变得更加温柔了。2013年和2016年,北京都在七月中旬经历了降水过程,改变了以往“小暑大暑,上蒸下煮”的局面。 那么,未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