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的五行属性是什么?
五行的起源 《尚书·洪范》记载了周武王的问对,其中记录了武王在伐纣前向祖先周公询问用兵之法,周公就告诉他“五行”、“六事”的道理和重要性; “帝曰:‘汝亦克勤德乃事,慎乃厥身,嗣谋逢若于臣,往哉!’乃既庶民,建邦国,立官师,乃修六律、七政、八门、九畴,庶民咸庶。” 我认为这应该是上古时期的一种政治方法,类似于现在的占卜,用来预测事情的发展方向以及指导人们的行为方式,而所谓的金木水火土就是当时人观察自然之后总结出来的几种基本形态或者规律。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诸子各抒己见。有的将五行看成是宇宙构成的基本元素,有的将其看作是天道的体现。比如儒家的孔子就说“水有德,火有明”。又说“知者乐水,仁者乐山”,意思就是说知道仁义的人喜欢山,因为山沉稳安定像仁一样;而有德行的人就像水一样有道德。所以“君子学乎水,变则化,信则诚,行则有德”(出自《荀子·礼论篇》) 而墨家则根据五行分别定义了五种德行----“仁、义、忠、良、智”“尊、敬、愿、巧、惠”,希望以此教导人们做一个合格的百姓,一个合格的大国之民。 当然还有其他的派别都有关于五行的见解,总之这个概念已经不再拘泥与最初的那几种规律,而被发展成了对于世界,对人性的解释理论,也被当作判断是非的标准。
汉代的时候人们开始将阴阳五行的学说应用到医学上。东汉时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被后世尊称为中医经典著作之一,这本书中也多处提到阴阳五行的关系,不过那时候人们对阴阳五行的理解还是停留在比较初级的阶段,并没有形成比较完善的知识体系,而且由于中医本身的局限性也使得它无法成为现代医学的替代方案。 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道家兴起,人们开始重新研究早期的五行观,逐渐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知识体系,并由此产生了一些玄之又玄的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