崌五行属什么?
“崌”字,拼音 jū ,简体部首山旁,部外笔画10,总笔画13。《康熙字典》记载:【午集上】【山字部】崌 ·康熙笔划:13 ·部外笔划:8 ·笔画数:13 ·五笔86:MMGH ·五笔98:MNGH ·仓颉:UIOG
【释义】①山高而陡峻。②山势高耸的样子。③姓。 详细解释:
⑴ 高峻。与“坎”“隰”相对。 《尔雅·释山》:“梁山,其形如岗,其状如坻……江州之梁山,其状如垤。”邢昺疏:“此山形若丘陵,亦曰梁山。”又《周礼·考工记·匠人》:“周垣,方九里,左祖右社。”孙诒让正义:“今京师之祖庙,在皇城之南,而社稷则在朝日坛之东,相距约里许。” ⑵ 指高峻的山峰。 《楚辞·离骚》:“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王逸注:“阰,山名也。”《淮南子·地形训》:“崦嵫之山,其上无草木。”高诱注:“崦嵫,日所入处,在敦煌郡焉支山南。”
⑶ 形容山峰突兀的样子。 《水经·渭水注》:“(陈仓)县东南有石笋,矗然特起,自根至梢,数百步不绝。”北魏郦道元注:“石笋,在县东南二十里,形如竹笋,惟薄皮为表,内实呈空。高出沧海之中,千仞远映;顶与天连,其形特出。望之亭亭,十丈如一。”
⑷ 通“峙”。 《晋书·宣帝纪论》:“(明帝)欲广拓疆宇,多伐山川。”李善注引三国吴张昭《东观汉记》:“交趾七郡,土地少雨,多为陵阜。”
⑸ 姓。 唐有崌山王,五代楚有都江团练使崌山怀。见《旧唐书·宗室世系二》、《五代史•楚世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