颍属于五行属什么?
《说文》云:“颍,水名”,其本义即指颍河。可见,颍是一个文字构型简单的形声字,初文见于春秋战国时期的青铜器铭文里。秦朝李斯所写的《峄山碑》中也有“凡厥土山峻峭、谿谷纡回,名曰潁川”的记载,说明在秦代,颍水的河道已经比较弯曲了。 那么,作为河流的颍水究竟有什么特征呢?《水经·汝水注》云:“颍川之水源出颍水县之西。”而此处之颖水也就是今天的颍河。该书还记录了一条重要的地理信息:颍河流域的土壤是冲积而成,“其土色黄”(《水经·颍水注》)。颍河之水确实非常清澈。
再来看东汉著名文学家王逸的解释。他在注解屈原的《离骚》时曾谈到楚辞中的“济沅湘以游览”一句,他说:“言已放逐,去国游宦,南穷沅湘。沅水,源出武陵镡城县,北流入江。湘水,源出零陵始安县,东北流至长沙。”“沅湘,江水也。自武陵至长沙,夹泽而行。其水土肥宜稻,故曰“美士”。(王逸著、章樵注:《楚辞章句》)汉代的沅水和湘水,都是清澈见底,而且是流经稻田的。
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史书上开始把荆河和颍河并称为“三渎”,原因是这三条河流都受到人们特别的尊重,不能轻易淹水灌田或堵塞成湖。刘宋宗室大臣、诗人谢灵运在描写会稽的山山水水时有“孤峰郁峨峨,深林杳冥冥;振裘恒越岸,解缆竟横泾;方塘含晓雾,虚壁悬青冥;漱流清冷咽,濯沼紫鳞沉”的诗句,这里的“孤峰”无疑就是指会稽(今浙江绍兴)东南的秦望山。至于“振裘恒越岸,解缆竟无汀”更清楚地表明,在谢灵运生活的时代,诸暨江边的滩涂已经十分宽广,远远超过了今天的水平。
另外,据唐代张守节撰写的地理书《正义》记载,在汉文帝时,由于洛阳附近的水害严重,朝廷曾把荥阳的水东引至洛水以东,使伊水、洛水分流,从而减轻了对洛阳一带的伤害。这项工程是在汉朝名将周勃的儿子周胜之主持下兴建的。张守节特别提到,因为这次引水的渠道深不及底,又靠近黄河,所以“用黄泥涂堰,以遏泄水”(《正义》)。所谓的“黄泥涂堰”其实就指的是加筑堤坝。也就是说,在西汉乃至东汉初期,颍水及其支流贾鲁河都是东西流向或者基本东西走向的,并没有发生明显的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