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是谁创造的?

尚玎昕尚玎昕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在远古时代,古人发现宇宙的运转是有规律的。把宇宙的运行轨迹用「金、木、水、火、土」来表示;并赋予它们具体的含义: 金代表收引, 木代表开拓, 水代表滋润, 火代表发热, 土代表承载。这就是五行的起源。 五行的方位也有讲究: 东为木, 南为火, 西为金, 北为水, 中为土。 为什么是“中”不是“西”或“南”呢?因为古代中国处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冬季寒冷干燥,夏季温暖多雨,四季分明。

随着冬至一到,太阳直射点到达最南端,白昼时间最长的一天,在中国古书中,这一天属于“阳极”,也就是“火”的一天。 而夏至则是相反的,白天最短的一天,属于“阴极”,即“水”的一天。 所以,古时,人们就把“冬至”和“夏至”分别称作“冬至节”“夏至节”。 在节气之间,还有春分、秋分、立冬、立春等,这些日期正好位于二月、八月、十一月、三月,古人称这四个月为“孟春”“仲夏”“季秋”“暮冬”。

在每年立春这天,太阳直射点从南回归线向北移动,白昼逐渐变长,夜晚逐渐缩短。在古书《淮南子》里提到: “立春,启蛰,万物始震。”(注:启蛰的意思就是开始苏醒) 而清明正是四月之中阳气最盛的一天,“清明”二字正符合阴阳平衡的状态,所以,清明也被看作是万物生长的春天。

别恺别恺优质答主

关于“五色土”还有一个说法。《史记五帝本纪》载:“禹收九牧之金,铸九鼎,象聚九州。”禹为了表示对上天的崇敬、祈求上苍的庇佑,把全国分为“九州”,并铸九鼎,以象征对九州的统治权。鼎身铸有各州的山川和奇异之物,有的鼎铭还载有一个州的所占有的土地数目。当时,中原大地已由夏王大禹统一,分作豫州、北都、冀州、并州、幽州等九块行政区域,称之为“九州”,“九州”是当时政治疆土的代名词。

古人习惯以中央、四方配五行,因五行学说乃当时社会的哲学思维,认为世界万事万物皆为五材(木、火、土、金、水)运行规律的外在表现。《后汉书礼仪志上》载:“立春之日,夜漏未尽五刻,京师百官皆青衣,郡国县道官下至斗食令史皆青帻,立青幡,施青旗,食青筍及羹,招摇指辰,扇方来青气也。”青、赤、黄、白、黑”五色配东方、南方、中央、西方和北方,也与木、火、土、金、水五行相配。中央戊己、西北方壬癸、西方庚辛、西南庚辛、东南戊己、东方甲乙、东北丙丁,也与金、水、金、土、土、木、火五行相配。

当时人们认为鼎在“九土”之中,为“黄帝之地”,《尚书》说:“海内之地,方二万里七千里。”古人认为九州之土为五色,其配置分别为:冀州(白)、兖州(黄)、青州(青)、徐州(赤)、扬州(白)、荆州(黒)、豫州(黄)、梁州(黄)、雍州(白),九州之土五色,而九州方位又皆向中央汇聚,所以五土的颜色混合后为黄色,古人认为黄色正中纯一,居五色之正,符合传统黄色为尊的色彩崇尚,所以黄帝就是中央,“黄帝”就是“黄土之帝”。鼎上铸一圆盖,象征天体。古人认为大圆乃“帝王之地”,天圆似盘,帝王“受命于天”,故其行为多取法于天,如帝王居所称“紫微城”、“上都”、“行在所”等,以表现帝王与上天的特殊关系,象征皇权至上、永固万年。鼎身还铸有神异动物为足,为九鼎赋予了无穷威力。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