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属于五行属什么?
“五”是古人划分的数字,它不等于具体的五行;而“行”指的是东方木、南方火、西方金、北方水。中间的是中央土——这是中国古代的一种阴阳五行学说,认为世界是由金、木、水、火、土五种元素构成的。其中,木火金水分别对应现在的春夏秋冬四季。至于你说的东和西嘛,那是在现代地理概念中划分的。
不过呢,人们日常所说的“东西南北”是有实际意义的,它们跟“五行”也有联系。 首先我们常说的“北”事实上指的是“子”,也就是十二月令的十一月。在阴历中月份是不分上下旬的,每月二十九天或三十天。一年十二个月,正好五个循环,每两个循环加起来共七十三天(73÷12=5.3余一),所以古人用五天为一候,三候为一气,六候为一节,这样一年有二十四节气。
现在我们可以来解释一下“属水”的意思了:如果月份在冬至后,且处于小寒和大寒之间(此时地面温度最低),那么月建属水;如果在惊蛰前,处于春分和中天之间,则月建属木……以此类推。 如果你不知道月建所在节气,也可以通过观察日影长短的办法来测定。当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时,为夏至,也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个节气,此时太阳辐射到地球上的热量最大,地面温度最高,月建属火;当太阳直射点南移至南回归线时(冬至),月建属水;而当太阳直射点北移至北回归线时(夏至),月建属木……当太阳直射点到达北纬23°26′(处暑)时,月建属土。此后,随着太阳直射点的南撤,月建随之由土变金再变木。
总之,当月亮绕地球公转时,它的运行周期与地球公转的“回归年”大致相等,即一个月相为一个周期。于是每个季节就有三个月相相同的时间,而剩下的十天则分为五等份,每一等份包含两三天,就是古人划分节气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