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的五行是什么?
静,是阳水。 《易经》中说,“泽山咸”,这个卦象中,下卦为兑,属金,上卦为艮,属土;金生水,土克水,这就是一个动态的相生相克关系。 《道德经·五十五章》中提到,“知和曰常,知常曰明”,这里的“和”也是指阴阳相和、动静相宜的关系。
后来,道家把这一理念用在了人身上,认为只要身体处于这样的关系状态,那就是健康的。 比如,这一理论被用在中医里,形成了中医“治未病”的理论基础之一——“养生”的概念。 《黄帝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中指出,“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法于阴阳”的意思就是按照自然界阴阳变化规律来生活。 在中医古籍中,经常看到“法于阴阳”、“和于阴阳”或者“持满阴阳”等说法。 其实,除了中医外,我国许多古书都提到过“阴阳”的概念。 比如,《论语·子罕》中有,“智者若水,行止适时。”这其实就是指的智慧的人要做到像流水一样,该动则动,该静则静,动静得宜。
再比如,《荀子·议兵》中提到,“武王之剑,天子之制也,……静而勿扰,令士知道。”这里的“静而勿扰”就是指军队要静如山岳,动如雷霆,不可搅扰军心。 再比如说“心平气和”、“眼观鼻,鼻观心”等等,这些俗语中都包含了让心灵平静下来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