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的五行是什么?

邝雅克邝雅克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静,是阳水。 《易经》中说,“泽山咸”,这个卦象中,下卦为兑,属金,上卦为艮,属土;金生水,土克水,这就是一个动态的相生相克关系。 《道德经·五十五章》中提到,“知和曰常,知常曰明”,这里的“和”也是指阴阳相和、动静相宜的关系。

后来,道家把这一理念用在了人身上,认为只要身体处于这样的关系状态,那就是健康的。 比如,这一理论被用在中医里,形成了中医“治未病”的理论基础之一——“养生”的概念。 《黄帝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中指出,“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法于阴阳”的意思就是按照自然界阴阳变化规律来生活。 在中医古籍中,经常看到“法于阴阳”、“和于阴阳”或者“持满阴阳”等说法。 其实,除了中医外,我国许多古书都提到过“阴阳”的概念。 比如,《论语·子罕》中有,“智者若水,行止适时。”这其实就是指的智慧的人要做到像流水一样,该动则动,该静则静,动静得宜。

再比如,《荀子·议兵》中提到,“武王之剑,天子之制也,……静而勿扰,令士知道。”这里的“静而勿扰”就是指军队要静如山岳,动如雷霆,不可搅扰军心。 再比如说“心平气和”、“眼观鼻,鼻观心”等等,这些俗语中都包含了让心灵平静下来的意思。

劳颂筠劳颂筠优质答主

在中国古代哲学中,“气”字有指“气化”与“持气”两种截然不同的含义,“气化”指气的流动变化,“持气”指某种成形的、凝聚的能量。静,持静气,五行属水,乃阴静之水也。从“静”字字形上看,其意为“境”内无“争”。在“争”字的构造中,上为“亡”,下为“皿”,合意为“亡人在皿底”,而这一意象的联想就是“气化”的具体形象。“静”字的“境”字,是由“境”中无人,即“争”字所暗示的形意而来。这是通过联想思维进行的形意转换。由形意转换构成的“静”字,它的意义就是“静境”。

从五行中“水、木、火、金、土”五种物质的性质来解释“静”字。五行中,“木、火、金、土”都有“相克”、“相生”的存在,而作为“木”与“火”的来源的“水”则没有“相生”关系,具有自生性和自足性。“水”本性无声、无臭、无色,至清至静,至平至柔。从“静”的字象上说,境中无争,境自清,故“静”属“水”,“木、火、金、土”皆由“静”生,静为万事万物之根、根源。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