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字五行属性是什么?
从文字学角度看,“周”字是一个会意字。其金文写作图1(来源:《古文字構形學》)或图2(来源同上),上面是“口”,下面是“土”,合起来表示地上有口的意思;小篆字体如图3所示,形状与金文相似;宋代刻本《汉书》中的《赤伏符》“周”字则作图4,与今日字形无异。所以周字的五行属性是土。 需要说明的是,今文字学者一般认为汉字五行属性这一说法并无根据,故多不认可。如李学勤教授就认为,“把汉字分成五行的做法是无道理的”[1]。但李教授并未交代理由,只是认为这种做法“不合现代科学方法的要求”(引自李学勤、郝志坚著《古代文字学》)。
其实,关于汉字五行属性的记载最早见于东汉许慎的著作《说文解字·序》:“黄帝之史仓颉……观鸟迹以立文字。……”段玉裁注云:“后世儒者称黄帝、尧舜,禹汤文武为圣王,谓其功业如日月之光,久照不衰。然则仓颉亦黄帝之贤臣矣。《周礼》有‘左史’,掌书于左;又有‘右史’,掌书于右。是秦以前左右史分官,治事皆有位置,不得乱也。自汉武帝以后,不置左史右史,而以尚书令总领左右曹,其属官尚书郎掌文记,凡国家大事记之于案,庶人小事亦记之于案,故云‘尚书都管尚书章’,谓典其事也。”
又,段玉裁注引明末陈第《石室玄经》云:“五行所以配五方、五色、五帝、五时、五神也。”可见古人用字是有严格规定的,不能随便更改。如果李教授认为今之汉字已不同于古文字的话,那么这些规定当然也就不再适用了。但我以为,即使今文字学者不认可汉字五行属性这一说法,我们也不能因此否认它。因为古人确实在用字时考虑过五行的因素。
比如《汉书·律历志》载:“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九。”清人崔述在《古史考》中认为,这里的“十干化气”所表达的其实是十天干的五行属性。再如,古代造字时往往考虑到了天干地支以及阴阳五行的因素(见图5)。 又,中医理论体系中有很多内容都和阴阳五行密切相关,而在中医教材里也经常看到五行生克的叙述。如果论及针灸疗法,更是少不了五行学说。所以这似乎又表明古人的医学实践受到了阴阳五行观念的影响。
另外,我曾经在研究《黄帝内经》用词时注意到这样一个问题:《黄帝内经》成书年代虽早已无法考证,但它却留下了大量先秦文字材料。这些文字材料显示该书作者在表述自己的思想时经常使用五行属性相同的词来表示含义相近的概念。
基于以上原因,我认为汉字五行属性这一说法是可以成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