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生活压力大吗?
虽然在美国读博压力山大,不过有句话说得好,美国读博虐我千百遍,我待美国读博如初恋。
与在国内不同,留学博后拿到的都是雇佣合同,有劳动法保护,与学校或PI之间是雇主和雇员关系。有事没事,PI和博士后都要给彼此留足面子。国内的博后和导师是“一家人”,导师的活儿就是你的活儿,你就是导师的工具人,叫干啥就得干啥。所以在国内,关系处的不好的博后会成天抱怨,“我就是个免费劳动力,干了博后的活儿却拿不到助教、助研的工资”。在美国,工资都是事先谈好的,干的活也都是在雇佣合同约定的范围之内,如果你的PI想让你给他家遛狗,你也不用客气,一句“NO”就够了,PI也不敢再提此事。
在美国读博期间,我拿到了助教合同,工资来源于项目组的横向课题经费。我博士期间的导师在美国属于那种“大PI”,项目多,学生多,发文章的效率和质量也有保障,学生和博士后不用太担心失业问题。我拿助教合同的时候,博士第三年了,之前都是拿奖学金,相当于免费劳动力。即便如此,我的工作也是博士助教的本职工作,也就是教课和指导本科实验室。我一个师兄拿的是助研合同,由于师门研究生太能打了,经常被“借来借去”做别人的助研,被当做劳动力使用,连周末都得不到休息,为此心里非常不满,多次抱怨项目组的博士和硕士“无情无义”,经常给他安排很多额外的工作,有时候活儿太多忙不过来,他就直接找PI告状了。
在美国读博期间,我最大的感受就是不担心钱的问题,只要顺利完成学业,基本都有保障。博士期间的津贴是奖学金,每年涨一点,到了第三年助教生涯开始涨工资,每个月的收入大约相当于国内25K,而且所有工资都是税前工资,相当于实际收入更高。由于博后都是员工了,雇主也就是PI要帮忙缴纳社保,相当于收入再涨10%,在美国读博和做博后期间,我的生活和购物消费没有受到任何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