镁五行属什么?
五行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一种系统观,广泛用于中医、堪舆、命理、相术等方面。 现代的五行学说认为世界是由金、木、水、火、土这五种元素构成的,它们彼此相生相克,循环运转生生不息,从而构成了一切生物的生命运动基础。 而将“五”与颜色联系在一起,则形成了一个中国古代用来解释各种自然现象和具体事物性质及其相互关系的哲学范畴——五色理论。 五色理论认为万事万物都有其对应的色彩属性,而每种色彩的五行又各不一样。如青色属木,赤色属火,黄色属土等。
在古人看来,世界上的一切物质都可归属于不同的颜色,例如:金为白色,那么白色的金属就是金;水是黑色,黑色的液体就是水等等……由此可见五行中的“行”字有类别之意,也就是五种类别的意思。 五色的划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时代的变迁以及人们认知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着的。 在上古时期,我国先民对于颜色的认知并不清晰。据《尚书·洪范》记载:“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这里的“五行”仅仅是指五种基本元素或性质,并未涉及色彩方面的信息。 到了西周时期,《周礼·春官宗伯·大宗伯》中有这样的文字描述“以玉作六瑞,以等邦国:王执镇圭,公执桓圭,侯执信圭,伯执躬圭,子执谷璧,男执蒲璧……”。在这里,“瑞”被定义为一种颜色,它象征着美好纯洁,可以作为一种礼器来使用;同时它也是当时社会等级制度的体现之一。也就是说,从这个时候开始,颜色已经开始成为衡量贵贱尊卑的重要依据了。
到春秋战国时期时,五行学说已经发展得比较成熟了。人们在实践中发现,自然界中有些事物是存在相反属性的,比如金属和水可以相生也可相克的道理一样,但它们却有着截然相反的颜色表现(金色为白色,黑色为蓝色),因此就衍生出了金、木、水、火、土之外另外两种颜色——水、火。至此,五色理论体系正式建立起来并得以广泛应用和传播开来。 从以上可以看出,五行的演变过程是十分复杂的,它不仅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智慧结晶,而且也反映了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和发展水平。 所以说在古代,人们对颜色的分类是非常讲究的。他们根据阴阳五行说把世间万物分为五大类:黑、青、赤、黄、白。每一种颜色对应一个五行属性,它们之间互相影响又互相牵制着彼此的关系与发展前景。其中又以土最为重要:土能生万物资养万物,所以被称为万物之母;土又能克水,使水流趋于平缓,故又称水德。此外土还具有生金之功力。正是因为有了这些独特作用,使得它在古代社会生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