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辛属什么?
五行的文字记载在《尚书·洪范》中,“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这里的五行并没有具体化,只是指五种行为。在周朝的《周礼》中有提到,“以五行五事,观国家盛衰、明君王成败之迹。”
这里开始有具体的五行了:水、火、木、金、土。并且有了方位:东,南,西,北,中和天。 到了战国时代成书的《吕氏春秋》中,出现了五行的相生相克,而且和现在一样被用于判断万事万物的运行规律。 “神农氏之教,上承天之明,下顺地之理,中集万物之宜,外取阴阳之和,内享鬼神之功,其德至厚,而功极高矣……故能平天地之道,而遂民之生。五行者,何也?谓木、火、土、金、水也。” 在战国时期,阴阳家是诸子百家中最富有智慧的一个学派,代表人物是邹衍。他提出了阴阳五行学说,并且将之应用于天文历法方面,非常受尊。他的学说在当时非常流行,甚至影响到了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推行郡县制,以及修建驰道等做法都受到了他的学说的影响。
西汉时期成立了五经博士,《论语》《孟子》列入其中,但是《诗经》《易经》《礼记》《春秋》却没有列入。这四本书为什么没列入呢?因为这四本书中的道理太深奥了,不是随便什么人都能懂。而且因为难学,所以成为儒生的特权。他们不仅掌握了文化话语权,而且还掌握了政权,成为了统治阶层的一部分。于是,作为封建皇帝来说,为了维护自己的政权,就势必会维护儒家学者们的利益。而维护他们的利益,就从学术源头做起,把与儒家理论相左或难以理解的学问逐渐消灭掉或者打压下去。
这样,从西汉到东汉,阴阳五行学说渐渐走向衰弱,取而代之的是玄学。魏晋南北朝时期,道家又重新得势,阴阳五行再次受到挑战。直到隋唐时期,儒家地位恢复之后,阴阳五行才又成为正统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