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五行属木什么?

裴保顺裴保顺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汉字是音、形、义三者结合的符号,其中“形”包含两个部分——外型和结构。 比如我们常说的“外型就是字形”说的便是汉字的外部形状;而“结构就是字距和笔画的搭配关系”则说的是汉字的内部构造方式。 这种外在的形状和内部的构造构成了每个汉字的形、声、意三个方面,在古文的六书中被统称为“体”。

先来说说汉字“五体”的由来。 西周时期出现了一种比较成熟的象形文字系统(即西周金文),当时的学者将象形文字归纳为六种书写形态,也就是所谓的“六书”——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东汉末年著名的文学家和经学家郑玄给这六种方法下了这样的定义[1]:“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谓之象形。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谓之指事。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撝,谓之会意。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况,名叫声音,谓之形声。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谓转注……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以为假借[2]” 这六种方法中除第一种为造字法外,其余五种均为组字的方法或技巧,因此古人又把前四种叫做“四体”,把第五种称作“一类一用”,第六种称作“无字之用”,这便是“五体”的来历了。 再往后,人们又逐渐发现汉字并不都是按照上面的六种方式来创造出来的,于是又总结出了另一种造字方法——谐声。因为谐声中的偏旁多为表示声音的部首,因此也被称为“谐声偏旁”或者“偏旁”。

其实“五体”与“八体”的说法来源于《史记·仓公传》中记载的西汉文学家贾谊对汉字的分类: “故语曰‘良吏治民,不知其情;通邑大都,百室夷靖,乡不见凶族,闾不见凶人’,岂非言之无效,行之无成者乎!且数者皆‘一字之字’”(这里所谓的“字”其实是“体”的意思)[3] 根据原文我们可以知道贾谊把汉字分为了八种不同的类型,虽然他并没有说明具体的分类依据是什么,但后世学者根据这句话的语境和语气以及汉代的文字学研究成果分析认为这个八体指的是上面所说的“六体”加上“谐声体和隶体”三种写法,也就是我们熟知的“隶书之前七种字体+一种新出现的字体=八体”。

至于“五行”一说,则是清末学者吴昌硕提出的。 他认为:“今人每谓某体为木,某体为火,某体为土,某体为金,某体为水,此五行之义也”(大意是说现在的人总把某体说成是木头,某体认为是火种什么的,这些说法都符合五行之间的关系)。 吴昌硕认为汉字从最早的象形文字到后来的各种合体字,都有其固定的“形体属性”。而且在他看来汉字“本于天而成于地”,所以便用天干地支的概念来描述这一属性:木日曲直,水曰润下,火曰炎上,金曰从革,土爰稼穑。 然而这种说法并没有得到学术界的广泛认可,目前普遍接受的观点仍是沿用古人的“五体”“八体”之说,毕竟这是建立在较为坚实的理论基础和长期的研究成果之上的。

咸菡妍咸菡妍优质答主

我猜题主是想问“五行纳音”中的「行」字如何归属。 首先需要区分的是,在《黄帝内经》、《素问·五常政大论》等文献中出现的「木」和「土」指的是「五运」(即厥阴风木、少阳相火、阳明燥金、太阳寒水、太阴湿土);而中医典籍中常见的「五音」之「音」实际上就是十二地支对应的天干:甲、丙、戊、庚、壬、癸。 而五行纳音的「五行」是指从乙卯起头的天干到甲辰止的天干的这十天。因此这里的「木」指的就是甲子日、乙丑日……这种意义上的「木」是十干之一。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